文明创建丨两汉成语典故之千夫所指

2022-06-21 19:17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
     

  图片  


   
       图片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千夫所指典故出自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”指为众人所指责、反对,是不会有好下场的,多比喻品行恶劣,触犯众怒。后多称“千夫所指”。      

     
西汉哀帝时期,侍臣董贤,相貌出众,又善于奉承,深得哀帝宠幸,于国家未有寸功只因得哀帝一人欢心而平步青云,成为西汉末年赫赫有名的权贵。即便如此哀帝仍感不够,还想找机会加封董贤。丞相王嘉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,极力劝谏:“董贤依仗着您的宠幸,骄奢放纵他的恶行早已传闻四方,引起了公愤。俗话说‘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’,我希望陛下顾念祖宗创业的艰难,不要再这样做了!”王嘉极大地触怒了汉哀帝,被捕入狱,绝食死于狱中。从此,董贤的权势越来越大,但好景不长,哀帝病死,董贤失去靠山,被罢官,当天,董贤就和他的妻子自杀身亡。      

 
      图片  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
董贤仅凭相貌与奉承而得宠,于国家未有寸功遭千夫所指,落得个自杀身亡的结果。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,备受诟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、道德缺失乃至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,同样遭千夫所指。


这些遭千夫所指的人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,不管不顾以自我为中心,无不体现出权利与义务错配的任性。我们也看到,最近发生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、惠州宵夜店打人事件等违法事件,以及频频发生的高铁霸座、高空抛物、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,舆论强烈关注,都引起“千夫所指”。这恰恰说明人们对有悖文明礼仪的行为容忍度逐渐降低,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。

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,更要给不文明行为立规矩,让不守文明者“长记性”,激浊扬清,以一劝百,让善行善举构成健康社会的免疫力,形成社会崇德向善的道德土壤,彰显社会主流价值。文明创建不是一句口号、一种观念,而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、一种积极的作为,需要全社会自觉参与、共建共享。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,不断提高修养,养成文明习惯,让优雅、儒雅、文雅取代粗俗、粗暴、粗鄙,让谦逊、谦和、谦恭取代傲气、霸气、匪气,让我们的城市时时处处充满和谐,点点滴滴彰显文明。


 
      图片  


来源:文明沛县